堆
堆这种数据结构,有很多的实现,比如:最大堆,最小堆,斐波那锲堆,左派堆,斜堆等。从孩子节点的个数上还可以分为二叉堆,N叉堆等。本文我们从最大二叉堆堆入手看看堆究竟是什么
什么是堆
我们先看看它的定义
- 堆是一种完全二叉树(不是平衡二叉树,也不是二分搜索树哦)
- 堆要求孩子节点要小于等于父亲节点(如果是最小堆则大于等于其父亲节点)
满足以上两点性质即可成为一棵合格的堆数据结构。我们解读一下上面的两点性质
- 堆是一种完全二叉树,要注意堆是一种建立在二叉树上的数据结构,不同于AVL或者红黑树是建立在二分搜索树上的数据结构。
- 堆要求孩子节点要大于等于父亲节点,该定义是针对的最大堆。对于最小堆,孩子节点小于或者等于其父亲节点。
如上所示,只有图1是合格的最大堆,图2不满足父节点大于或者等于孩子节点的性质。图3不满足完全二叉树的性质。
堆的存储结构
前面我们说堆是一个完全二叉树,其中一种在合适不过的存储方式就是数组。首先从下图看一下用数组表示堆的可行性。
看了上图,说明数组确实是可以表示一个二叉堆的。使用数组来存储堆的节点信息,有一种天然的优势那就是节省内存空间。因为数组占用的是连续的内存空间,相对来说对于散列存储的结构来说,数组可以节省连续的内存空间,不会将内存打乱。
接下来看看数组到二叉堆的下标表示。将数组的索引设为 i。则:
左孩子找父节点:
parent(i)= (i - 1)/2
。比如2元素的索引为5,其父亲节点4的下标parent(2)= (5 - 1)/2 = 2;右孩子找父节点:
parent(i)= (i-2)/ 2
。比如0元素找父节点 (6-2)/2= 2;其实可以将上面的两种方法合并成一个,即
parent(i)= (i - 1)/2
;从java语法出发大家可以发现,整数相除得到的就是省略了小数位的。所以。。。你懂得。
同理
父节点找左孩子:
leftChild(i)= parent(i)* 2 + 1
。父节点找右孩子:
rightChild(i) = parent(i)*2 + 2
。
最大二叉堆的实现
构建基础代码
上面分析了数组作为堆存储结构的可行性分析。接下来我们通过数组构建一下堆的基础结构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44
45
46
47
48
49
/**
* 描述:最大堆
**/
public class MaxHeap<E extends Comparable<E>> {
//使用数组存储
private Array<E> data;
public MaxHeap(){
data = new Array<>();
}
public MaxHeap(int capacity){
data = new Array<>(capacity);
}
public int size(){
return this.data.getSize();
}
public boolean isEmpty(){
return this.data.isEmpty();
}
/**
* 根据当前节点索引 index 计算其父节点的 索引
* @param index
* @return
*/
private int parent(int index) {
if(index ==0){
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("该节点为根节点");
}
return (index - 1) / 2;//这里为什么不分左右?因为java中 / 运算符只保留整数位。
}
/**
* 返回索引为 index 节点的左孩子节点的索引
* @param index
* @return
*/
private int leftChild(int index){
return index*2 + 1;
}
/**
* 返回索引为 index 节点的右孩子节点的索引
* @param index
* @return
*/
private int rightChild(int index){
return index*2 + 2;
}
}
插入和上浮 sift up
堆中插入元素意味着该堆的性质可能遭到破坏,所以这是如同向AVL中插入元素后需要再平衡是一个道理,需要调整堆中元素的位置,使之重新满足堆的性质。在最大二叉堆中,要堆化一个元素,需要向上查找,找到它的父节点,大于父节点则交换两个元素,重复该过程直到每个节点都满足堆的性质为止。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上浮操作。下面我们用图例描述一下这个过程:
如上图5所示,我们向该堆中插入一个元素15。在数组中位于数组尾部。
如图6所示,向上查找,发现15大于它的父节点,所以进行交换。
如图7所示,继续向上查找,发现仍大于其父节点14。继续交换。
然后还会继续向上查找,发现小于其父节点19,停止上浮操作。整个二叉堆通过上浮操作维持了其性质。上浮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O(logn)
插入和上浮操作的代码实现很简单,如下所示。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/**
* 向堆中添加元素
* @param e
*/
public void add(E e){
// 向数组尾部添加元素
this.data.addLast(e);
siftUp(data.getSize() - 1);
}
/**
* 上浮操作
* @param k
*/
private void siftUp(int k) {
// 上浮,如果大于父节点,进行交换
while(k > 0 && get(k).compareTo(get(parent(k))) > 0){
data.swap(k, parent(k));
k = parent(k);
}
}
取出堆顶元素和下沉 sift down
上面我们介绍了插入和上浮操作,那删除和下沉操作将不再是什么难题。一般的如果我们取出堆顶元素,我们选择将该数组中的最后一个元素替换堆顶元素,返回堆顶元素,删除最后一个元素。然后再对该元素做下沉操作 sift down。接下来我们通过图示看看一下过程。
如上图8所示,将堆顶元素取出,然后让最后一个元素移动到堆顶位置。删除最后一个元素,这时得到图9的结果。
如图10,堆顶的9元素会分别和其左右孩子节点进行比较,选出较大的孩子节点和其进行交换。很明显右孩子17大于左孩子15。即和右孩子进行交换。
如图11,9节点继续下沉最终和其左孩子12交换后,再没有孩子节点。此次过程的下沉操作完成。下沉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O(logn)
代码实现仍然是非常简单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/**
* 取出堆中最大元素
* 时间复杂度 O(logn)
* @return
*/
public E extractMax(){
E ret = findMax();
this.data.swap(0, (data.getSize() - 1));
data.removeLast();
siftDown(0);
return ret;
}
13
/**
* 下沉操作
* 时间复杂度 O(logn)
* @param k
*/
public void siftDown(int k){
while(leftChild(k) < data.getSize()){// 从左节点开始,如果左节点小于数组长度,就没有右节点了
int j = leftChild(k);
if(j + 1 < data.getSize() && get(j + 1).compareTo(get(j)) > 0){// 选举出左右节点最大的那个
j ++;
}
if(get(k).compareTo(get(j)) >= 0){// 如果当前节点大于左右子节点,循环结束
break;
}
data.swap(k, j);
k = j;
}
}
Replace和Heapify
Replace操作呢其实就是取出堆顶元素然后新插入一个元素。根据我们上面的总结,大家很容易想到。返回堆顶元素后,直接将该元素置于堆顶,然后再进行下沉操作即可。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/**
* 取出最大的元素,并替换成元素 e
* 时间复杂度 O(logn)
* @param e
* @return
*/
public E replace(E e){
E ret = findMax();
data.set(0, e);
siftDown(0);
return ret;
}
Heapify操作就比较有意思了。Heapify本身的意思为“堆化”,那我们将什么进行堆化呢?根据其存储结构,我们可以将任意一个数组进行堆化。将一个数组堆化?what?一个个向最大二叉堆中插入不就行了?呃,如果这样的话,需要对每一个元素进行一次上浮时间复杂度为O(nlogn)。显然这样做的话,时间复杂度控制的不够理想。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。既然这样说了,肯定是有的。思路就是将一个数组当成一个完全二叉树,然后从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开始逐个对飞叶子节点进行下沉操作。如何找到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呢?这也是二叉堆常问的一个问题。相信大家还记得前面我们说过parent(i) = (child(i)-1)/2
。这个公式是不分左右节点的哦,自己可以用代码验证一下,在前面的parent()
方法中也有注释解释了。那么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其实就是 ((arr.size())/2 - 1)
即可。
1
2
3
4
5
6
7
8
9
10
/**
* Heapify
* @param arr
*/
public MaxHeap(E[] arr){
data = new Array<>(arr);
for(int i = parent(arr.length - 1); i >= 0; i --){
siftDown(i);
}
1}